党建工作
首页> 党建工作 > 纪检动态 > 江河见证丨向绿而兴促转型
江河见证丨向绿而兴促转型
发布时间:2024-10-2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自山西报道

1729575685916.png

图为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景区,蜿蜒的黄河、碧绿的河岸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山西临汾,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从城市中心穿过。家住河西,工作单位在河东,土生土长的临汾人董晶璇每天都会经过这条河。这些年,董晶璇见证了林茂水清的生态之变,也见证了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山西,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并强调要“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汾河向东5公里,华翔(洪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偌大的气缸厂房内,各式各样的机械臂自动抓取、投放,400多台生产机组24小时运转,每天能生产12万块气缸,占国内空调零配件市场的近四分之一。作为技术主管,董晶璇只用编写一道程序指令,一台四连机便开始了新一轮生产。

  快步行走在厂房内,经过3次迭代的四连机和行架线依次在董晶璇身后闪过。从放入料仓、激光感应、机械手加工,到最后出仓,整个过程从68秒、60秒缩短到50秒。每一次迭代、每一秒突破,都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在华翔,人人都是创客,个个都入团队。董晶璇和他同事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利用两年多时间,对第三代四连机的加工工艺进行数字化改造,使每天的总产能提升了1000件,团队也因此获得了两万元的创新奖励。“华翔鼓励员工创新,创新者按照贡献收入的10%分享收益,创新失败的风险则由公司承担,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董晶璇说。

  华翔集团董事长王春翔对行业观察后,倍加重视创新。创办企业之初,他看重的是山西的钢铁资源优势,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王春翔意识到,唯有培育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为了发展,我们借助数智驱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王春翔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变革,自主打造智能制造系统平台,把依靠人管理转换成依靠系统管理,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抢占市场制高点。

  华翔的突破正是临汾市转型求变的写照。地处黄河中游的临汾,所辖17个县(市、区)均属黄河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这里形成了以煤、焦、钢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体系。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如何解决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带来的发展难题,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面临的课题。

  沿汾河谷地,以华翔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在此集聚。加快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打造沿汾新兴产业板块,是临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煤独大’是临汾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以煤、焦、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大都集中在沿汾板块区域,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曾造成严重生态污染。近年来,我们强力布局实施‘退城入园、退川入谷’战略,一大批焦化企业从城区内的汾河平川区域迁入东部山谷地带的经济开发区,通过‘上大关小、产能整合’,压减全市过剩产能,推动焦化行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动高端工业提质转型、绿色发展,打造沿汾板块高端产业集聚区。”临汾市工信局投资规划科科长景跃之说。

  从汾河谷地搬到离市区100多公里外的太岳山沿线,山西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强下了很大决心。搬迁、改造、重建不仅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原来交通便利、临近水源的区位优势也不复存在。在王永强眼中,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在临汾市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涧河工业园区,3座6.25米高的捣固焦炉正在建设中。与该项目同步建设的,还有化产回收、烟气脱硫脱硝、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等环保设施,项目建成后,将由传统的湿法熄焦转为干法熄焦,不仅能节约黄河水资源,也更加低碳环保。

  “借着这次搬迁的机会,我们更新换代了技术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未来将在促进焦炉煤气深加工低碳化转型上持续发力,加大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王永强说。

  “转型发展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山西省工信厅投资处副处长冯定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山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2.2%,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8%,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8%,与此同时,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9%和10.8%。

  从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黄河山西段占黄河全长的近五分之一,干支流涵盖11市86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七成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如何在产业转型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同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运城市中条山北麓,一片生态湿地与盐湖仅隔着一道堤坝。这片名为鸭子池的生态湿地不仅是守护盐池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承担着城市防洪调蓄的重要任务。每年汛期,调蓄的水将从这里汇入黄河。

  作为鸭子池水生态项目的技术主管,张岩每天到岗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观测水质情况。2023年,鸭子池水生态项目进入试运营期,张岩也把家安在了项目驻地。

  “过去,由于周边村庄随意倾倒垃圾,雨污水直排鸭子池,造成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目前我们正借助潜流湿地工艺,实现鸭子池水体的净化,通过潜流湿地出水的水质能达到Ⅳ类水标准,盐湖周边的生态也有了明显改观。”张岩说。

  运城因盐而起、因盐而兴。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运城开始生产化工产品,污染加重、过度开采等弊病随之而来。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盐运之城”拥抱新的发展契机。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老旧工业厂房被改造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盐湖生态修复如火如荼,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

  在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运汽车商用车制造基地,一辆辆氢能重卡整装待发。作为国内老牌燃油重卡制造商,近年来,大运汽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高端能源乘用车批量生产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积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本地合作企业达到20余家,省内合作企业增至60余家,有效带动运城乃至全省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聚。

  临汾之变、运城复绿,折射出山西多措并举,深化全方位向“新”向“绿”转型的决心。2021年10月,山西省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目标任务。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到,以流域区为主战场,统筹抓好污染治理与生态经济建设;以全省域为共同体,重点保障好国家能源安全、抓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我们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标体系和重点任务,形成了以1个省级规划为统领,21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30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既有总纲定方向,也有具体方案管落实,规划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山西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处长张永凌告诉记者。

  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数字产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山西正在转型发展中蹚出一条新路子。